草莓视频app在线观看_免费xxxx18美国_同志小说又黄又刺激短篇小说_怡红院一区二区在线观看

從“開業之石”到“中國核城”,走進這片精神高地

發布時間:2024-10-23 信息來源:

  9月底,在荒涼的大漠戈壁。伴隨著濃濃秋意,記者們登上山頂,迎著凜冽寒風,仰望無垠星空,體悟著北山寧靜的浩瀚神秘?!按髧讱鈴暮藖?middot;重走核工業路”媒體行第四條線路落下帷幕。

記者們在山頂迎落日

  從乍暖還寒3月的北京,到深秋9月的西北戈壁。時光飛逝,轉眼間,“大國底氣從核來·重走核工業路”這條最神秘路線的面紗已被揭開——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、中核蘭州鈾濃縮有限公司(五〇四廠)、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、中國北山,七日四地,輾轉近五千公里,來自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中國日報、科技日報、中國新聞社、學習強國、中國能源報、中國環境報、中國電力報、中國科學報、新華網、中國網、環球網等媒體記者,沿著科學家精神傳承這條主線,開啟“從‘開業之石’到‘中國核城’”的尋跡之旅,親身感受老一輩核工業人“干驚天動地事、做隱姓埋名人”的感人故事,見證新時代核工業人接續奮斗的先進事跡,感受中國核工業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、由大到強的發展歷程。

a

嘔心瀝血勇登攀 挺起國之脊梁

  這是永遠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——1964年10月16日,伴隨著一聲巨響,一團蘑菇云騰空而起,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。大漠深處春雷般的“東方巨響”,有力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,時至今日仍然激蕩人心。

b

  穿越一甲子的時光,歷史與現實交匯。大巴車在天津核理化院門口緩緩停住,記者們下車后直接走進了二樓一座特別的紀念館。這座紀念館專為一位女性而建,她被毛主席稱贊為“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女功臣”。她,就是王承書。

核理化院王承書紀念館

  作為中國鈾同位素分離事業的理論奠基人、核理化院前身華北六〇五所副所長,王承書先生是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項目為數不多的女性之一,一位隱于時代背后的女性核物理學家,也被稱為中國的“居里夫人”。

  沿著紀念館場室走過,一張張老照片躍然眼前:面對西方核大國的核威脅,為了新中國的核事業,一大批留學愛國人士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,義無反顧回到祖國。王承書夫婦在回國前的一年時間里,先后共寄回300多個郵包,里面是近900公斤寶貴的書刊資料,飽含著對祖國的熱愛。

c

  “回國前我已暗下決心,一定要服從祖國的需要,不惜從零開始?!痹诮o朋友的信中她這樣寫道。王承書的一生面臨著很多選擇,在克服重重困難回國后,她三次被問及:能否開辟熱核聚變這一陌生領域、能否轉行從事高濃縮鈾研制、能否為國家的核事業隱姓埋名一輩子,她三次堅定地回答“我愿意”。在一次次國家需要的時候,她用三個“我愿意”肩負起國家重托,并用一生來踐行。為了祖國的核事業,她放棄了已經取得諸多成就的專業,從國內和國際的物理學術界銷聲匿跡,多次從零開始,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理論物理學家、核物理學家和工程物理學家。

504鐵路3

  巍巍皋蘭山,汨汨黃河源。記者們跟隨著王承書先生的腳步,從天津濱海河畔一路向西北,來到這座黃河水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——蘭州。

  “那時條件特別艱苦,喝的是渾濁的黃河水,住的是野外帳篷,去工程現場還要坐羊皮筏子過河,但大家沒有怨言,只為一個共同的目標——為祖國的核事業奮斗。”座談會上,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原第二車間主任黃鐘鈺向記者回憶道。

1

  五〇四廠是我國第一座鈾濃縮工廠。1958年,鄧小平親自批準建設蘭州鈾濃縮工廠。建廠之初,全國21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的大批精英和工匠奔赴至大西北,投身于鈾濃縮廠的建設。作為核工業最早的“五廠三礦”企業之一,五〇四廠先后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、第一顆氫彈、第一艘核潛艇和第一座核電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,作出重大貢獻。

  “1964年1月14日上午十一點一刻,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,這是一個難忘的時刻,我親手操作提取了我們國家的‘第一個寶貝兒子’,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?!边@是原五〇四廠辦主任劉曉波寫在日記本里的樸實話語,他這樣寫道:“下班后,我遲遲不想脫掉我手上這副手套,也不想洗手,因為這雙手套和我的這雙手,與我國核工業之間,互相留下了值得紀念的印痕……”

  劉曉波是山西人,1962年畢業于二機部西安機器制造學校,同年分配至我國首座鈾濃縮工廠。他參與工廠創建初期的工作,親手操作提取了被稱為“共和國寶中寶”的第一瓶高濃鈾產品。

3

  微風輕拂,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棗樹林下,談及往事,今年84歲高齡的劉曉波仍目光矍鑠。歷經6年的艱苦奮斗,五〇四廠1964年建成投產,為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創造和提供了先決條件,并爭取了時間。毛主席、周總理的批示及部黨組的賀電,是對五〇四廠全體職工的最好獎勵,深深鼓舞著全廠職工繼續奮勇前進。60多年來,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奮斗,五〇四廠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,鈾濃縮技術實現新飛躍,躋身于世界鈾濃縮技術的先進行列。

0

  從蘭州輾轉至嘉峪關,火車外的景色令記者們記憶猶新:雪山草原、牦牛羊群、山巒丘壑、戈壁荒漠……一路向西北,窗外的景色陡然發生變化。

  404,始終是一個神秘代號。電腦找不到服務器,網頁會出現“404”,而這里也一樣,沒有地名,在地圖上也找不到標注。1958年,來自全國28個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的數萬名工人、大學畢業生、甚至海外歸來的專家、技術精英,幾乎在一夜之間,在過往生活中“消失”了,與此同時,核工業首批“五廠三礦”之一的四0四廠開始建設。

z

  “茫茫的戈壁灘,是我的本色。站在這大漠上,我聽大風歌……”走進中核四0四展覽館,那一段段跌宕起伏、波瀾壯闊的歷史,猶如升格鏡頭般一幀幀浮現眼前:一件件珍貴的歷史文物、一幅幅翔實的史料展品、一幕幕感人的奮斗場景,述說著第一代核工業人殫精竭慮的創業故事。

  出發的那一刻,他們并不知道要去哪里、具體要做什么。他們以國家需要為己任,有的“人間蒸發”30年,有的與世隔絕、改名換姓默默工作,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,忘我奮斗創造出一個個傳奇?!案审@天動地事,做隱姓埋名人”的巨大動力,是“祖國需要我”的偉大號召。為了完成神圣使命,他們篳路藍縷、隱姓埋名、艱苦創業,用智慧、血汗乃至生命澆鑄著核工業人心中最神圣而偉大的強國夢。

404院里標志

  “60年前,我們一分廠參加工作的人員是670人左右。有為我們的核實驗貢獻一生的老同志,還有一些同志去支援了國家核電事業及其他廠的建設,到現在退休后仍然在我們四0四嘉峪關生活區的已經不到50人了?!弊剷?,四0四退休職工、原一分廠廠長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寶斗動情講述著刻骨銘心的往事。

  戈壁灘經常刮起大風,手指甲蓋大的砂礫常打得人睜不開眼睛。1963年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前,組織安排了“大干八九十”活動,要求嚴格按照國家安排的時間完成任務。王寶斗所在的一分廠小分隊負責設備測試測壓、設計組裝生產設備、排查補充漏洞等。在任務最緊張的15天里,小分隊的成員沒有一人離開過現場。每個人把皮大衣鋪在地上睡一會兒,輪班休息,醒來后繼續工作。

404核城英雄塔

  “聽黨的話,不講條件;爭光爭氣,堅定信念……隱姓埋名,默默奉獻;爭分奪秒,為造核彈;激情歲月,一群好漢?!边@是四0四退休職工、原生產技術處副處長王長見對那段激情歲月的部分總結,他心潮澎湃地回憶,言語中盡顯自豪。

劈波斬浪新跨越 筑牢信念燈塔

  “安下心,扎下根,戈壁灘上獻青春?!边@是“中國核城”四0四第一代創業者立下的豪邁誓言,也是他們踐行一生的人生諾言和真實寫照。

  這句鏗鏘承諾,放在今天,仍舊不過時。

  寂寥蒼茫的山巒之巔,稀疏地點綴著幾株駱駝草,仿佛是孤獨的守望者,在風沙與碎石交織的壯闊樂章中傲然挺立、隨風輕舞。從四0四廠區出發,再行駛3小時車程,道路兩旁從蔥郁草木逐漸變為大漠戈壁,這里,是被稱為“遠方”的北山。

北山石頭標志

  有人說,北山是核工業新的精神圣地,去過那里的人,都會經歷一番靈魂的洗禮。沒有水、沒有信號、無人區、搭帳篷、住寢車……總有一些人,逆著人群溯游而上。對高放廢物進行安全處置,一直是世界性難題。為了篩選出安全評價期至少達1萬年的高放廢物處置庫,北山的科研工作團隊走遍大江南北,一次又一次地選址,日復一日地實驗勘探,用漫長堅持和苦心探索,終于找到了讓核能“無后顧之憂”的地方。

  秋意料峭,寒風凜冽,中核集團首席科學家、北山地下實驗室總設計師王駒卻全然不顧凍僵的手指,仍站在戈壁上投入忘我地為記者們講解勘探往事。北山人堅持扎根在這片戈壁進行高放處置研究,一扎就是30年。

北山會議室  北山會議室2

北山會議室里王駒為記者講解  北山王駒為記者講解

  在北山的座談會現場,每位記者的桌上整齊擺放著一本《北山常見動、植物野外識別手冊》,里面圖文并茂、詳細科普了廣袤荒漠戈壁中獨特的動植物生態,每一個動植物都被深入淺出地介紹、標注,令人嘆為觀止。北山人在這樣一個遠離塵囂、缺乏水源與通訊信號的“無人區”默默耕耘多年,卻依然保持著對世界美好事物的敏銳洞察與無限向往,以日升月落為筆,以夜幕星辰為墨,用堅持與情懷,撰寫出浪漫動人篇章。

  積極樂觀,是記者們對核工業工作者的一大印象。“不打針、不吃藥、工程進度有療效……”這是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——四0四“‘核’力攻堅鑄國威”青年集體代表王文洋總結的順口溜。同事評價他:一接到任務,便迅速進入到“狂魔”狀態,吃完早餐直奔工地,兩點一線、勞保隨身,中午和下午就在攻堅點吃泡面、盒飯,全身心扎進一線作業班組,和時間賽跑。

  “餓了一起吃泡面是我們難得休息的歡聚時光?!蓖跷难蠼榻B道,攻堅小組緊盯現場不放松,凌晨一兩點鐘是常態,瞌睡了就躺在會議室長板凳上瞇一會兒,三四點鐘回到宿舍也是常有情況,第二天照常七點起床。全月無休加上飲食不規律,王文洋兩個月時間瘦了整整15斤,體檢時候竟然發現脂肪肝基本沒有了,才有了這句順口溜。他所在的團隊通過創新工作方式方法、多措并舉,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現實。

戈壁

  使命擔當鑄就了核工業人特有的精神氣質,關鍵時刻沖得上去,危難關頭豁得出來。

  那娟娟是四0四第一批碩士研究生,自2006年四川大學材料學專業畢業入職以來,轉眼已經18年了。

  “我記得做熔鑄實驗時正值寒冬,每天早上7點進廠,晚上10點出廠,天天守在現場,還要不停應對隨時出現的問題,整個過程都非常緊張。但回頭再想起當時的情景,大家都會感慨當時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前輩們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真的太重要了。”一提到專業,那娟娟感慨道。看著自己的科研成果應用于實際,是科研人員最大的幸福。

  科研人員嚴謹細致的科研態度、簡單質樸的生活態度以及心中理想的崇高信念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在與老中青年科研人員的交流中,我們不難發現,時至今日,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從未消逝,在核工業的發展歷程中,精神傳承的力量始終貫穿其中,并在一代又一代核工業人身上得以體現。

吃“核”飯的新一代 奏響青春華章

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。

  “當我選擇從事核能技術領域研究的時候,我已經做好了到祖國偏遠地區為國奉獻的準備?!苯衲昵迦A大學畢業生啟航獎金獎答辯現場,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生董雪以題為“在戈壁荒灘追尋‘星辰大?!钡膱蟾婊仡櫫俗约菏堋皟蓮椧恍恰本窀姓贈Q意扎根西部、學以致用的心路歷程。

e435fa969313c68d8986b439c1eefd53(1)

  董雪、楊林清、曹軍文是清華大學同窗校友,今年博士畢業后都選擇了前往祖國寥廓蒼茫的大西北建功立業。董雪和楊林清入職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,曹軍文入職位于內蒙古包頭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。

  在被問及為何放棄大城市的生活而選擇大西北時,董雪答道,在核燃料循環領域學習這十年,他一直深受老一輩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感召,立志畢業后進入核能行業?!芭c優越的生活條件相比,我更希望自己的工作地點與專業發展更加契合。”于此,董雪選擇了地處我國西北戈壁荒灘但專業對口的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技術研究院。

404清澈上游

  “老一輩科學家不逐名利、為國奉獻的事跡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,在就業擇業期間,我始終感受到清華核能人的精神傳承激勵著我?!睏盍智迦缡钦f??茖W家的精神成為中核人接續為早日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披荊斬棘、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財富和不竭力量源泉。對于他們來說,“到西部去”不是喊口號式的一時興起,而是深思熟慮后的必然選擇。

  年輕人是核工業發展的生力軍,中國核事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中核人一代代薪火相傳?!爸挥袌允?,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。”五〇四廠生產運行一部副主任、中核集團“青年崗位能手”“全國技術能手”陳博的內心藏著一團火。2015年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的他在國家重大專項中擔任技術負責人,反復鉆研、精益求精,最長連續70小時堅守在第一線,他說:“我們要充分發揮年輕人獨有的創新思維,發揮主觀能動性,為核行業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,為核行業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?!?/p>

1

  “青春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?!边@是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四所副所長、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姜磊常說的一句話。27歲獲清華大學博士學位,30歲作為項目第一完成人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,32歲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,33歲破格晉升為所在技術領域最年輕的研究員,在短短6、7年的時間里,他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,創新相關裝備保護系統設計,取得重大突破,填補國家技術空白……從剛走出校園的小伙子轉變為核燃料專用裝備的青年專家,姜磊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自己的理想。

  歷史川流不息,精神代代相傳。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后,張基延今年7月份入職中核蘭鈾。他分享道:“蘭鈾給我的感覺是很特殊的,這份特殊不只是黃河鐵橋和大紅山,更是蘭州人民對五〇四廠的情懷。不論是打車或是吃飯,只要提到代號504,對方都會瞬間明白,甚至對我表示贊許。這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,歷史上雪糕和汽水哺育了蘭州人民,蘭州人也托起了五〇四廠。在這工作,我真的感到很自豪?!?/p>

  談及自身工作與未來,董雪的眼中滿是堅定:“過去,在清華,學校號召大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;如今,我已兌現承諾,來到了祖國最需要的地方;未來,我也將在這片熱土上再接再厲,做最需要的事!”

北山隧道碎石傳送裝置

  從東南沿海到西北邊陲,從雪域高原到荒灘戈壁,新時代核工業人正在踐行著“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”的莊嚴承諾,年輕一代用熱情、信念和決心,揭示了未來核工業的無限可能。他們相信,核工業不僅是國家的需要,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。

  在他們身上,我們看到了前輩們的身影,看到了青春的力量,看到了未來的希望。年輕的一代正接續傳承著、矢志不渝地踐行“兩彈一星”精神、“四個一切”核工業精神、新時代核工業精神,中核集團重大工程精神,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,不斷砥礪前行,推動我國核工業持續發展,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。(吳慧琳)